站内搜索 :
搜索

部门新闻

通用分类
这是描述信息

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2025年度教务处工作要点

摘要:

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2025年度教务处工作要点

摘要:

分类:通知公告

发布: 2025-04-02

详情描述

  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规划谋划的关键之年。教务处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,坚定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紧密围绕《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“十四五”发展总体规划》《浦江学院“十四五”本科教育发展规划》,坚持“工作本位”育人宗旨,立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,着眼“六维”素质人才培养,以各类评估要求为导向,锚定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成长需求,以推进专业建设,微专业培育落地,转专业制度优化为抓手,以AI赋能为助力,深化综合改革,优化管理服务,强化资源供给,推动学校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
  一、强化顶层设计,驱动高质量发展

  1.“三化”深研细究,“四驱”擘画发展。对接学校整体规划与教育发展趋势,通过调研、问卷、座谈等方式,系统收集梳理“十四五”期间教学工作开展成效,系统考量课程体系重构、师资能力升级、教学场景迭代“结构性优化”情况;教研训一体化、课堂精准化、评价动态化“过程性强化”情况;学科专业边界与资源壁垒打破、五育统筹协同、政校企联动“生态性融通化”情况。紧盯“提质创新”战略目标,以“理念转型、机制创新、技术融合、文化浸润”为驱动,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。以方法论升级引领实践突破,构建“十五五”期间,教学工作“顶层设计-路径创新-效能迭代”的螺旋上升发展格局。

  2.坚持“五育并举”,优化培养方案。以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编制为抓手,在着重突出德育实效、不断提升智育水平的同时,大力强化体育锻炼、增强美育熏陶、扎实推进劳动教育。积极落实上级战略部署,同步开设国家安全教学、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,以及人工智能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新型专业课程,确保“五育并举”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落实,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
  3.把握数字机遇,创新培养机制。紧紧抓住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契机,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强大支撑功能,深入推进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的深度融合。鼓励各专业紧密结合自身特色,与时俱进,积极探索以数字化为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。

  二、深化专业建设,打造特色专业集群

  4.推进内涵发展,打造专业建设特色。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,不断深化学校“工作本位”的育人宗旨,持续优化专业布局。大力加强新工科、新文科建设,积极开展校级一流专业、一流课程的培育与建设工作。围绕“六维”素质人才培养,深入推进“专业+AI”“课程+AI”建设,构筑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,激发专业发展内在动力,努力打造具有浦江学院特色的育人模式。

  5.对标一流标准,提升专业建设水平。对标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标准,牢固树立以评促建的理念,不断优化专业结构,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布局。持续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,聚焦专业内涵建设,打破专业壁垒,加速推进专业交叉融合以及专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。鼓励各学院结合实际需要,优先开设急需紧缺型、应用技能型微专业,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或专业群,全面提升专业建设的水平和质量。

  6.助力学生成长,提升专业建设实效。瞄准高质量就业,服务学生发展,充分调研论证,优化修订《转专业实施办法》,改善供给侧,对接学生专业调整适配需求。服务考研实际需求,及时收集发布院校专业选择、招生政策、报录比等资讯;组织举办考研经验分享会;优化图书馆和自习室的开放时间与环境;协调解决学生考研期间遇到的课程冲突、实习安排等问题;接洽校内外资源,提供辅导助考服务,助力学生安心备考。

  三、建全落实制度,强化规范运行

  7.体系推进建设,保障教学平稳开展。

  (1)完善教学管理制度。对学校现有的教学相关制度进行全面梳理,认真做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,加快教学管理制度的修订进度。紧密结合新阶段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,不断提升教学管理制度的科学性、合理性和规范性,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。

  (2)优化学位管理体系。严格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》,对学士学位授予实施办法进行全面修订。重点对学士学位授予标准进行优化,在政治思想、学业成绩、学术水平等方面提出更为明确、严格的要求,规范学位授予程序,从申请、审核到公示,每个环节都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时间节点,确保学位授予工作公平、公正、公开。同时,建立健全学位授予救济制度,畅通申诉复议通道,充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。

  (3)保障教学秩序稳定。持续加强教学秩序保障体系建设,建立健全教学检查制度。通过日常检查、定期检查、专项检查和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,结合数字化信息化监控平台,对教师教学进行多时段、多维度的综合评价,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。在推进各项考试工作时,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和学校情况,积极探索AI赋能在考试相关工作中的可行性,确保考试组织工作安全、合规、高效、平稳、有序地进行。

  (4)提升教学秘书工作效能。加强对教学秘书工作手册的修订,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精梳细理,优化工作流程,明确每个工作流程的步骤、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信息传递路径,简化重复环节,切实提升教学秘书的工作效能,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坚实保障。

  8.加强实践教学,提升应用能力。以实习实践为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,以推进产教融合为重要手段,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。多方合力拓展实践基地,校企联合加强实验实践课程的建设与管理,全面提升实验实践教学的条件和水平。严格规范实验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,强化教学纪律,切实保障实验实践教学的安全,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。

  9.闭环质量评估,夯实教学质量根基。全面推进全方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,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,加强质量观测点建设。逐步构建起贯通培养目标、培养模式、过程监控、培养结果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,形成完整的质量保障闭环,积极营造具有学校特色的质量文化氛围,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有力支撑。本年度将试点开展教师自评工作,深化学院评价改革,加大领导听课力度,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全面、综合的评价与分析,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,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。

  四、提升队伍能力, 助力质量提升

  10.实施成长计划,提升教师教学能力。以教师成长计划为重要载体,进一步完善教学名师托举计划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等相关制度文件。以培养学校教学中坚力量为目标,全面实施教师成长计划,开展多层次、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活动。分梯队、有计划地培养骨干教师,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,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,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。

  11.强化教师培训,拓展教学能力边界。以教研竞赛为重要抓手,注重提质增效,积极探索“智能+”协同教研教改的新形态。借助AI技术,以研促教、以研促改,广泛开展各类教师云培训、云研讨活动。加强教师培训平台与资源建设,打造集体备课平台,探索智能化、个性化的学习方式,推动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、教学改革互学互助、集智创新。

  12.加强实验室建设,提高实践教学水平。以实验室建设为依托,构建“基础实验、专业实验、综合实验、创新实验”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,使其更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。积极改革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,加大实验室整合力度,规范建设专业实验教学平台,探索校企共建实验室的新模式,不断改善教学实验室的环境与装备条件,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。

  五、加速数字化转型,赋能创新发展

  13.体系推进建设,构建智慧教育生态。依托学校数字化建设的整体布局,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新技术,启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专业教学工作。进一步完善学校顶层设计,开展专业、课程、教材等核心要素的建设,汇聚并优化各类教学资源,完成各类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工作,构建完善的智慧教育体系。通过重塑学校教学形态,提升学科专业建设的竞争优势,努力培养出能够适应和引领智能化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。

  14.智能助力管理,大数据驱动预警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学籍管理工作,通过整合学生课程成绩、出勤、考试表现等多方面数据,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学业风险预测模型。提前一学期对可能出现挂科、退学风险的学生进行预警,并及时通知辅导员、导师开展个性化帮扶,有效提升学生学业完成率。

  15.搭建智能平台,促进资源共建共享。构建智能化教学资源平台,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和数据。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动态更新的智能资源库,积极联通“数据孤岛”,有效利用数据资源,实现管理数据、课程资源、实验数据、学术成果等高效共享。积极对接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,推动跨校资源协作,推进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。

 

 

 

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教务处

2025年4月2日

  • 浦教〔2025〕28号-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2025年度教务处工作要点.pdf
    下载
Copyright © 2014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  电话:025-66205046    苏ICP备14022341号-1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南京